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十分彩app > 新闻动态 > 哈佛0录取?招生官:如果你跟别人一样,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哈佛0录取?招生官:如果你跟别人一样,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发布日期:2025-01-22 23:12    点击次数:55


今年美本早申阶段,哈佛大学在中国地区0录取的新闻引发热议。首先,这不过是一种常态,另外,哈佛的前招生官曾经说过,为什么学校会拒绝你的申请?因为“如果你跟别人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一、哈佛0录取,没必要焦虑!

今年早申请阶段哈佛放榜,内地录取为0。不少都在说,藤校录取变难了!太残酷了!今年又是“最难申请季”!

VLM留学在这告诉大家,其实,名校的席位本来就有限,而且90%甚至更高的名额给到了美国当地的学生,全世界的国际生争取不到10%的名额,被录取的永远是凤毛麟角。即使内地0录取,也无需妄自菲薄。而且,被一个学校否定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按下了暂停键,也不代表中国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

此外,哈佛大学早申请阶段的录取人数本身就相对较少,根据往年的数据统计,约六成的录取名额会集中在常规轮(RD)阶段。去年哈佛大学在国内仅早申阶段录取了一名学生,而常规轮则增加了8个,总共录取了24名中国籍学生(包括其他国家申请者)。

这意味着,即使早申请阶段没有获得录取,学生们仍然有机会在常规轮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争取到心仪的录取通知。

二、招生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

展开剩余79%

当然了,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什么我GPA也4.0,高标化,有竞赛有夏校,优秀的背景为什么会被拒?!那些被录取的同学有什么特质?

留学圈的家长估计都听过华人圈的Stanley Zhong的故事——这个华裔男孩成绩拔尖、SAT和GPA接近满分、多次获得Google、MIT等国际顶级编程赛事大奖,还创办了自己的小公司,但他最终被斯坦福、MIT、卡内基梅隆等16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拒绝。

毕业于美国公立高中,背景在我们看来如此优秀,却被拒绝。我们的申请者是什么样的呢?

每个人都出生在大差不差的中产家庭;

每个人都把标化卷到了极致;

每个人都去过夏校;

每个人都打过竞赛,玩过科研,也发过论文。

这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文书,简直到了让招生官脸盲的地步。

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招生官的罗伯特·克拉格特,曾坦言: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没有固定的公式,所以别信那些所谓的“我如何进入哈佛”的励志书。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被拒,他表示:如果你跟别人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材料越厚,学生越蠢”

作为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招生官在找什么样的学生?罗伯特·克拉格特也分享了过去20年阅读申请文书的心得。

“通常,好的材料,我们阅读的时间会越多。”他说。但他也强调,材料的好坏不由厚薄所决定,在哈佛招生办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材料越厚,学生越蠢”(the thicker the folder,the thicker the applicant)。

让材料变厚的原因是因为不少学生附上了许多证书、作品集,甚至是个人专著、小说。在罗伯特的印象里,中国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写的书送给招生官看。但,这似乎不会对招生结果起多大作用,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

“这看上去非常专业,但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出过书,就给他们加分。相反我们会认为出版书很花钱,我们是不是不该因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有钱,有能力完成这个精美的制作就给他录取,这对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当然,罗伯特也说,如果你的确有一些特别技能,比如摄影,你可以给招生官送几张你的作品,但注意适可而止。

别让“哈佛女孩”们误导你

通常,同学及其家长们对过往名校录取的学生背景会非常感兴趣,看看ta GPA多少、标化多少、有几个竞赛、夏校、科研等。留学圈里有一本畅销书《哈佛女孩》被大家追捧。

那些内容也似乎告诉大家录取是有一定公式的,要参加课外活动,SAT要多少分……“哈佛录取没有神奇钥匙,更没有所谓的秘密公式。”罗伯特表示这些公式误导了家长和学生编制一些自认为招生官会喜欢的课外活动、性格、兴趣——因为之前的那个男孩,那个女孩就是这样进哈佛的!但家长们忘记一点:如果你跟别人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所有录取严苛的学校都没有固定的招生规则,录取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招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三、美本最看重的特质

学术能力+个性化优势

你靠着这些进了哈佛,我是不是也能进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那些被大数据精炼出的名校生画像,实际上缺少了一种决定性的特质,即申请人本人不可被复制的个性。

现阶段想卷赢美本名校申请,除了优秀的学术成绩,更要有个性化优势!

中国学生最不缺“学霸”,但对于这些高分传奇,招生官更期待看到的是新颖、有趣、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形象,是除了学习以外,会关心社会、关心周遭,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有思考、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

比如,在哈佛招生官网中的“What we look for?”中,哈佛的第一个发问就是:“你是否达到并发挥了最大的学术和个人潜力?”

而在有关兴趣与个性的发问中,哈佛则接连询问了多个个性化问题,比如:

“你有人生方向了吗?如果没有,你是否在探索各种可能?”

“你从兴趣中学到了什么?为了兴趣你做了什么?你取得哪些成果?”

“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在美本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突出自己的特点,向招生官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让他过目不忘。毕竟,注重多元化的美国大学往往会更愿意把名额发给背景各异的学生!

如果你还在为申请策略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梳理自己的经历与未来目标,打造个性化形象,欢迎私信我们VLM留学。我们将为你量身定制差异化规划,让你的申请故事更打动人心,帮助你突破重围,实现名校升学梦想!

发布于:北京市